料品編號的基礎概念
在電腦化過程中,第一個接觸的問題便是料品編號,一般從未電腦化的用戶會單純的使用流水號,而這樣的方式缺點相當多,除非是使用條碼輸入,不然這樣的編碼方式並不具備任何意義,料品一多之後便無法管理,也會因此發生同樣商品不同產品編號的情況。在管理上,經常會將產品作分類,例如大類、中類、小類,如此一來,不管在分析進貨/銷貨狀況(類別銷售狀況),在整批異動產品價格時,可一次異動整個類別,對於價格修改是相當輕鬆,最重要是在人工輸入的場合中,透過大分類先過濾,中分類再過濾,小分類再挑選的方式可快速選出對應的產品。
在電腦的實作上,有二種方法。一種是產品編號區分成幾個區段:然後分別給定不同的代號。
XX-XXX-XXX: 在這一個例子產品編號分成三個區段。分別為二個碼、三個碼、三個碼,然後分別給予不同的代碼,代表不同的意義。這樣的好處是產品編號有幾個區段有幾個代號均可自行定義。但缺點是,往往系統無法配合自行定義的區段,給予相關的類別報表。且萬一產品編號實施一陣子之後,想要調整其分類則工程是相當浩大的。
第二種方法是:利用額外的欄位,分別紀錄大類、中類、小類,這樣做法的好處是隨時可增修大類、中類、小類,並且可隨時修改與產品編號的關係。至於類別分析銷售狀況,也可輕易達成。
在神奇系列中的產品檔除了可定義大類、中類、小類之外,還提供產生整批料品編號的功能。這個功能主要目的是,利用大、中、小類的代碼,自動產生產品編號,取代人工一個一個編制產品編號。
而這樣的規劃甚至被應用在成衣業,在成衣業裡產品的分類是相當重要。因為,一件衣服往往會有多種SIZE,多種型號。在電腦的世界裡,這意味一件衣服這種料品編號可能需建立一次多個。例如,衣服的編號是:AAAA且有4種SIZE及3種型號,那就需一次建立12個料品編號。
在神奇系列中,不僅報表會結合大中小類作分類,甚至單據的輸入也會結合大中小類分類。如此一來,才能真正符合管理上的實際需求。